专业的品牌商品交易市场
促进天津空港经济交易发展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人民币成硬通货 成为唯一非国际化的货币
发布时间:2012-12-28  

      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文 如果兜里只装人民币,你敢出国旅游吗?为什么不呢?北京就职于金融行业的杨铣明就这样做了。中国一些周边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消费者能直接用人民币购买当地的商品。

  可以用三个字来描述目前人民币的流通与使用状态——“周边化。虽然这种状态或持续至2020年前后,但显而易见的是,那时的人民币在全球流通范围更广,使用更受欢迎。

  也许是时候了,今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需要一种可以与之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主权货币;从货币供应量来看,人民币是世界五大货币之一,却是唯一非国际化的货币,既不能自由兑换,又不能实现高金融资产交易效率。

  纵观诸如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货币的国际化路径,或许可以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参照样本。

  2020年的人民币“脸谱”

  杨铣明在越南、马来西亚度假期间,使用人民币时感觉很,既便捷又超值;但在欧美国家,人民币未必能如此受欢迎。他甚至很清楚,人民币在2020年也只能贴上周边化的标签——这或许是一种业界共识。

  第一步(2010-2020),将人民币从国内货币提升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三步走。其他两步分别是:第二步(2020-2030),将其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提升为国际金融结算货币;第三步(2030-2040),从国际金融交易结算货币提升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预计,2020年人民币或将占世界储备货币的3%-5%。逻辑上,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应具备结算、计价、储备三种功能。

  在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看来,如果2020年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能从目前的 8%提升至30%,在世界储备货币的占比由目前的0增至3%-5%,便是很不错的成绩。

  与向松祚观点异曲同工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认为,在未来30年的时间里,中国应当采取两个三步走战略:第一个三步走是人民币国际化范围的拓展,即第一个十年(2020)实现周边化,第二个十年(2030)实现区域化,第三个十年(2040)实现全球化

  第二个三步走是人民币国际化职能的拓展,即第一个十年实现贸易结算化,第二个十年实现金融投资化,第三个十年实现国际储备化

  陈雨露表示,届时,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由现在的0.45上升到不低于20

  2011年底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0.45,与2010年初的0.02相比,增长了21.5倍。但与高达54.18的美元国际化指数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还非常低。




上一条: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重视金融风险隐患[ 2012-12-27 ]
下一条:风控和改革贯穿银行业 2012年十大金融事件出炉[ 201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