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品牌商品交易市场
促进天津空港经济交易发展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京津冀协同发展促人力资源市场洗牌 统筹配置才能各地人尽其才
本文来源于: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6-1-18  
  新华网天津1月18日电(张博) 2015年7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纲要》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明确的功能定位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是高端人才的智力创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人才的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人才交流提供无限可能
  天津人力资源经理俱乐部(HRCLUB)执行主席徐永革最近显得特别忙碌,自2015年6月与河北省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诺亚人力资源签约后,为了有效地促进天津与河北省共享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他经常往返于两地,推介就业服务平台、举行HR实战训练营、进行薪酬福利调研、举办人力资源交流论坛等多个渠道共同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发起筹建了北京人力资源经理俱乐部,打造覆盖京津冀三地的HR大平台。他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将三地的人力资源协同并流转起来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也是努力的目标;作为民营机构,我们渴望政府能够为人才的流动搭建一个便捷的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像产业转移、积分落户政策、津保高铁开通等等都让我觉得,政府已经在为协同发展提速了。”当谈到天津自身人才的流动时,徐永革说,“我们天津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未来无论从中央的政策还是天津本地的发展规划,都会向这一定位倾斜,天津市委组织部和人社局每年都会推出人才引进计划,2016年的人才计划将更需要先进制造业的研发人才,金融、互联网应用人才等贴合《纲要》定位的人力资源,而最大的需求应该是创新创业的人才,这样才会给天津这个老牌工业基地带来新的活力。另外,天津也有很多高端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可以输出到河北省,比如说,医药制造行业的管理人才就是河北省急需的。津保高铁的开通进一步缩短了津冀的距离,使一小时生活圈的范围再扩大,加上河北省的柔性人才引进政策,未来必然会使两地的高端人才流动更加频繁。”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才中心主任王广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它的流动是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就业环境逐渐融合,逐渐趋同,人才的适应性会提高,流动性会增加,非常有利于河北省企业的人才引进。对于最缺乏的高端科研人才来说,河北省利用推出多种优惠政策,健全服务改善创业环境,鼓励企业建立人才创业的平台和载体,例如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做事将亟需的人才吸引到河北省,并不需要落户或留住这些人,而是完成相应的项目,来实现人才的柔性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以来,人才流动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河北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普通劳动力输出在减少,而且人才回流现象突出,许多在天津和北京工作过的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开始选择回到河北省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缓解了首都的人口压力,为一般性人才找到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更重要的是为河北省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打破“各自为政”格局 提升人才利用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初期,三地人才资源分布依然表现出高低不平的状态。每万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端人才比例,北京是天津的两倍,河北的9倍。受制于政策障碍、市场分割等因素,三地无论是在人才引进、培养、专业布局和远景规划等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天津人力资源经理俱乐部(HRCLUB)执行主席徐永革认为,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市场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淡化其行政属性,将三地重复的或者冲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融合起来,才能打破现有的局面。其次,要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例如,将社会保险整体统筹,社保卡做到三地互通。劳动者在京津冀任何地方都可以便捷地享受社会保险,而不是每换一个地方工作就要重新办理审批。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刘俊振博士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流动性,这其中也包含了人力资源。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硬件摩擦力的降低,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三地漫游费取消了,津保高铁也开通了,天津西站和于家堡火车站都成为高铁的重要节点,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大;而更重要的还是软件方面,要在政策上给予协同发展更大的空间 ,比如一直备受关注的户籍制度,居住问题。”
  刘俊振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会加速人才,个体,群体在三地之间的交流和交融,高校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频繁,优势的教育资源也会提升各地的人才素质。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空间更加广阔,层理也更加明显,选择面会更大,对于劳动者也会有同样的机遇。协同发展还会加速地区人力资源服务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人才服务水平的提高,甚至加速服务平台的融合,落后的平台将会被淘汰。”



上一条:新华社评论员:深化改革开创发展新境界[ 2016-1-18 ]
下一条:李克强提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2015做了这些[ 2016-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