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品牌商品交易市场
促进天津空港经济交易发展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东丽区: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本文来源于: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6-9-8  
      东丽区,是天津“双城双港,相向拓展”的中心区域,津滨发展轴的重要节点。
      多年来,东丽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富民强区、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和美丽东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和城市“两个转型”,以改革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7.2亿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2亿元,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512.7亿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8元,增长8.5%。
      走创新驱动之路是东丽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在坚持不懈,要在坚定不移。
      东丽区紧紧把握区域发展的历史性特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按照“一二三五六”工作思路,始终围绕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强化依法治区、从严治党两个保障,突出基本完成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水平、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三个重点,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完成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区、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公共服务领先区六项任务,不断朝着建设“富裕、文明、现代化的美丽东丽”奋勇前行,以奋发有为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扎实苦干的志气,努力夺取“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新胜利。
      “百千万”助力科技创新
      2012年,东丽区深入实施创新主体“百千万”工程,明确提出用5-7年时间,集聚百家科研院所、千家小巨人、万家科技型企业。到今年上半年,包括中科院10家院所、清华大学5个系在内的100余家高校、院所在东丽设立研发机构,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6777家和304家,其中30家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达到升级版规模。注重发挥科研院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主动与驻区科研院所研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的方案,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成立了24家研究所、4个联合研究中心、6家产业化公司,签订科研项目29项;中科院自动化所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承担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14项;中科院电工所天津先进电气技术研究院通过科研成果,引入4家创新型企业落户华明工业园。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到62家,众创空间25家,市级以上技术工程中心14家、重点实验室1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服务中心13家。在抓科技创新的同时,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举措,成立了招商指挥部,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东丽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招商重点,先后组织了两批集中签约活动,上半年共签约大项目好项目173个,协议投资额达到404.5亿元,其中北京项目占一半以上。“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筑牢了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
      “四步走”引领城市转型
      推进农村向城市转型,让全区人民在同样的土地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一直以来是东丽区委、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东丽区城市化建设从2004年起步,按照市委确定的宅基地换房-三区联动-三改一化-村镇银行“四步走”战略,经过十余年的先行先试,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东丽特色的城市转型之路。截至目前,全区1600多万平方米还迁工程,已竣工近1000万平方米,剩余600万平方米也已全面开工,64个村18万人迁入新居。下半年,还将竣工280万平方米,还迁3万人。到2017年,全区还迁工程建设全部竣工,近30万农民还迁入住,东丽将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全区域城市化的涉农区。在加快还迁房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七横七纵”路网体系,实施15项环内路网加密工程,城市“大动脉”实现互联互通。围绕新市镇周边,集中配套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商业网点等设施,形成完备的生活服务体系,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城市化根本为民,深得民心,得到了全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安居乐业有保障”的幸福生活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大城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东丽区把环境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实事,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有效途径,建立“大城管”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区11个街道全部建立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构建起以“三四五八十”(即三级平台、四个百、五个有、八必报、十大专项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社区、美丽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东丽区始终坚持以高水平体现现代化大都市先进区的品位气质,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计划,全力拆违建、治乱象,提环境、造氛围,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品位。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完成拆迁108万平方米,下半年还要再拆迁600万平方米,全力治理“双违”顽疾。同时,坚持“以绿治违、以绿治脏、以绿治乱”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绿化美化、“绿化惠民”工程,完成造林6510亩,植树48.6万株,修建绿道3.5公里,全区市容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双提升”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的新阶段,东丽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群众幸福不仅仅是要实现物质上的富裕,更要提高群众生活的满足感、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几年来,东丽区坚持发展目标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民心工程”、“沃土计划”、建议提案和群众意见办理为抓手,从点点滴滴、一件一件的民生小事做起,注意以小见大,以小问题带动大工程,不断推进民生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积极推进20项“民心工程”40个子项和“沃土计划”10大类169项任务,就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上半年新增就业1.15万人,培训各类人员9500人,扶持创业12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00万元;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分别达到13.8万人和15.41万人,到年底全区114个村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三大类85项救助体系,发放救助金2.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5万人次。在实现农民富裕的同时,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以“共建美丽东丽、共创文明城区”为主题,以“创建惠民,创建为民”为理念,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育载体,广泛宣传东丽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惠民利民的新举措、城市转型的新愿景,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全过程”压实管党治党责任
      党委是管党治党的主体,是党建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东丽区委始终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主业意识,把从严治党融入干部队伍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全过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明责知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始终做到知势、知责、知戒。
      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全区83个处级单位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1110个党组织制定“三清单一台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全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形成不想腐的自觉、不能腐的机制、不敢腐的震慑,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东丽区始终坚持在学深悟透、做实做好上下功夫,按照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要求,主动把“两学一做”融入党建工作全领域,融入“两个转型”全过程,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
      今年是区县换届年,东丽区结合街道换届,严格把好“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政关”,在考准考实上下功夫,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营造了敢于担当担责、勇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奋发作为,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应对了一次又一次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展现了新时期的东丽精神,为美丽东丽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一条:国务院常务会:依靠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升级和民生改善[ 2016-9-7 ]
下一条: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9日至25日举行[ 201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