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以开放促改革的新范式 发布时间:2013-5-13 5月10日,美元兑日元汇率终于顺利突破100关口,自去年9月以来,日元兑美元已经急速贬值了23%以上。这要归功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所倡导的“日元大贬值”策略。黑田东彦反复表示,央行将增加货币量来让日本“摆脱令人厌恶的通缩”,以完成2%的通胀基本目标。 目前安倍经济学在国际市场热售,其中核心是,财政刺激政策、银根松动及结构改革等。当前日本公共债务/GDP达220%左右,但鉴于日本公共债务95%左右为国民持有,且1990年代日本采取的雁型产业布局,日本企业大量投资东南亚和中国,而日本企业与职工的终身雇佣等,使日本国内的经济低增长,与企业与居民的收入增长并行不悖。这也是日本东京等房价高企的原因所在。这意味着虽然公共债务高企,但日本私人部门受益于海外收益增长,依然可支持安倍的暂时性财政刺激。不过,财政刺激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实际要有限。 其实,安倍经济学最备受关注的是日元大贬值和结构性改革。日本财务省5月10日报告,日本3月份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几乎达2月份的两倍。此外,日元贬值提高日本国内企业向外转移的成本,这样有利于暂缓日本国内制造业外迁速度与节奏,为日本国内再工业化提供时机。 最为核心的则是结构性改革。相比小泉政府,安倍的结构改革采取了以“开放”倒逼国内改革的特征,包括安倍在内的几届日本首相,选择了以加入TPP倒逼国内结构性改革。安倍上台后,顶住了农业部门反对,而启动加入TPP谈判,并表示不加入TPP将导致日本闭关锁国。
鉴于此,安倍经济政策究竟会把日本带向何方尚不确定,但部分国内学者用飞蛾扑火、损人不利己等形容安倍经济政策,显然是情绪战胜理性。当然,这让中国的处境更加难堪:若收紧货币,将进一步打击低迷的实体经济;若降息降准,我国已处高位的流动性又令通胀再度升温,货币政策空间将更加捉襟见肘。因此,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并稳步推动利汇率市场和资本项目改革,缓解货币政策的两难取舍。 |
上一条:贸易便利化协议最有可能在巴厘达成[ 2013-5-13 ] 下一条:关注美国房地产复苏中的投资机会[ 2013-5-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