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打造灯盏花产业 发布时间:2013-3-24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属菊科飞蓬野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及西南海拔1200-3500米的中山和亚高山向阳山坡草地或林缘地带。近年来,我省每年采集量在1000吨以上,占全国采集量的97%。
灯盏花内含灯盏花素等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环,激活心、脑供血,及抗白斑癌变、防治艾滋病、降低Ⅱ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明目、养颜、祛斑等疗效。灯盏花是目前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和脑溢血后遗症最好的天然药物,有效率在95%以上,且毒副作用小。
随着我国WTO进程的推进和国际绿色运动的推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一个回归自然、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正在全球悄然形成,灯盏花这一新兴的“天然药物”顺应潮流,以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逐步被人们认识。借省委、省政府“加快生物资源开发步伐、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和打造“云药”产业之东风,灯盏花产业正致力于加强灯盏花人工种植的科技含量,完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使灯盏花开发向高、深、精方向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打响品牌,精心打造灯盏花产业这张崭新的名片。
野生灯盏花,由于盲目、过度采挖,已面临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其含量低、品质控制难造成药用灯盏花品质不纯正。因此,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要求人工种植产业化推广是提高灯盏花原料品质,实现灯盏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红河州委、州政府立足高起点、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目标,把灯盏花列入本地区重点发展的“红药”之一,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泸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灯盏花产业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的重点实施项目,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柱来培植,为灯盏花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2000年开始对灯盏花引种试种以来,承担了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灯盏花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了灯盏花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并将种植技术示范辐射到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来发展灯盏花产业,并于2004年10月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惟一通过灯盏花GAP认证的地区,对我国中药现代化、云药产业化和泸西县打造灯盏花产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灯盏花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市场前景广阔。2005年,泸西县全县种植灯盏花4000亩,生产灯盏花干药材450吨,计划生产灯盏花素6吨,产值1800万元。农户种植灯盏花平均每亩收入超过3000元,成为继烤烟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到2010年,将推广种植50000亩,产灯盏花药材10000吨,实现农民增收15000万元。
|
上一条:云南白药灯盏花系列产品[ 2013-3-24 ] 下一条:云南红河灯盏花受到地理标志保护[ 2013-3-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