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品牌商品交易市场
促进天津空港经济交易发展
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信息
综合施策促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16-5-27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5月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带队的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到达黑龙江省,就民间投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这是国务院派出的九路专项督查组之一。此前几日,各组已奔赴全国各地,目标是督查18个省市区各地执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执行情况。此外,国家发改委还另外组织了6个督查组,分别赴其他省市区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
      国务院为何如此重视对民间投资的督查?民间投资到底怎么了?
      先看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民间投资增长5.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如果将时间拉长,可以看到,民间投资2013年增速为23.1%,2014年增速为18.1%,2015年增速降至10.1%。
      上述短期数据表明,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而长期数据更是显示出民间投资持续回落的态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前几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但其依然整体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而今年前4个月的数据却显示,民间投资增速已经不及全部投资增速的一半,这无疑引发了各方的担忧和关注。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的高投资、粗放式发展模式正逐渐转变,但这并不是表示经济发展不需要投资。恰恰相反,在传统产业相对饱和、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同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依然要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由于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高,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显然对总体投资增长造成拖累。关键是,民间投资为何出现下滑?
      对此,国家统计局投资司相关专家表示,受市场需求疲弱、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市场准入限制依然存在的影响,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中金公司的相关研究同样认为,过去几年民间投资放缓主要和宏观环境的变化有关,这包括投资回报率下滑、民间投资的风险溢价上升等。从投资回报率看,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工业企业投资回报率下滑。今年以来,企业利润回升,但目前的投资回报率仍然比2011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
      显然,民间投资增速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实体投资回报率下行是影响民间投资回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2015年以来,实体投资回报率在低位走稳,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利率也连续走低,仅从投资成本和收益对比的角度来说,不能解释2015年以来民间投资由18.1%到5.2%的陡然下降。“挤出效应”被认为是造成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更重要原因。
      有研究人士在考察1至4月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背离的行业分布情况时发现,公共服务部门能够提供可观的投资回报率,但民间投资在这些行业却面临着进入壁垒,高回报的非公共服务部门也出现了政府投资的身影。从数据来看,民间投资增速从去年年底的10.1%滑落至今年一季度的5.2%,而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性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从去年年底的10.9%升至23.7%。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此前,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在打破掣肘民间投资的各种“弹簧门”、“玻璃门”等层层障碍,鼓励民间投资的发展。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民间投资的活力与潜力尚未有效激活。
      那么,本次国务院派出专项督察组,能否挽回滑落的民间投资?或者说,专项督察之后,该如何重振民间投资活力?
      5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有研究人士认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和税负。一方面,简政放权还有较大空间,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让减税发挥更大作用,包括降低税率和社保缴费比例等。与此同时,推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有效落实和相关立法工作,可以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上一条:专家:中国经济基本面仍对人民币形成有力支撑[ 2016-5-26 ]
下一条:京津冀推动区域金融机构协同监管[ 2016-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