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新品种—艾思油栗
发布时间:2013-4-3 国目前有20个省(市)种植板栗,板栗已成为第一大干果。然而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虫害严重、品质下降等原因导致效益欠佳,将这些低产、低品质、易生虫的普通板栗嫁接改造成高产、抗虫、优质的艾思油栗,是目前艾思油栗新品种最大的现实价值。 艾思油栗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成功。从86年开始,我们开始对板栗进行观察试验,其中主要是引种嫁接和杂交授粉。其原理是:板栗属异花授粉植株,从理论上看,具有杂交优势。确定的育种目标为:不生虫、丰产、品质上乘、大粒。从1986年至2002年间,先后用信阳大板栗、确山油栗及当地无名板栗进行杂交,并对F1代进行观察,其中在94批次(父本豫罗红、母本确山油栗+茅栗)实验到当年九月中旬成熟时,共获栗苞38个:其中独栗(编号A1)30个,2粒(编号A2)5个,3粒(编号A3)3个,共获坚果49粒。此后进行沙藏,其间被老鼠偷吃11粒,95年3月1日扒出已全部发芽。用KMnO4稀液消毒、增温,发芽38棵。移植苗圃地损坏6棵,其它掉果5棵,成苗27棵并栽至宝石桥鹰石咀果园南山坡。95年秋最高达1.3m,最低0.5m,3年后(98年)陆续结果,其中A1、A2表现平凡,但A3中有一棵表现突出:叶阔、浓绿、树势壮、栗苞大。9月下旬未成熟就被偷走。99年结了20多个栗苞,中秋节又被偷去,好在下垂枝上还有一个因未被发现而保留下来。此后加强看护,10月10日自然开裂,坚果深红褐色,油光发亮,拿到五星乡政府用天平称重,达32克。此间看到者无不称奇,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油栗。 2000年,我们采取一些保护、保密措施,继续观察,发现有如下特征: 1、特大粒:平均25克,最大35克。目前国内外油栗品种粒重在几克~十几克之间,如云南省林科院选育的云良、云珍11.2克(见《中国果树》2000年第3期第10页),山东郯城油光12.7克(《林业科技通讯》2001年第5期11页),辽宁9113栗12.4克(《北方果树》2002年第3期36页),确山林业局培育的确山油栗11.6克(《河南林业》2002年第1期33页),罗山县林科所选出的豫罗红10克、北京林科院林果所选育燕山红8克、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选出的豫栗王15克(见许时钦《板栗丰产栽培》12页),朝鲜栗和日本油栗均在10~20克之间。 2、特晚熟、耐贮存、品质高。板栗8月下旬成熟,一般油栗9月中旬成熟,而艾思油栗10月1日前后才完全成熟,有效避开病虫害高发期和板栗上市高峰期,更耐贮存。艾思油栗由于生长周期长,颜色呈红褐色,味美香甜,营养积累更加丰富。 3、树势旺、抗性强、产量高。由于艾思油栗是杂交育种,其杂种优势突出表现为树势壮:根系发达,树叶宽大、浓绿、迟落;抗性强:耐干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产量高:同等条件下比其它品种增产50%以上。 最近几年,我们在浉河区十三里桥乡、罗山县楠杆镇用嫁接法改造当地成片板栗林,其后代保持与原种树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虫果率大大下降(低于5%),味美香甜,品质上乘,产量提高50%以上,亩产量逾300公斤,是一个国内外罕见的优良油栗新品种。 在我国及世界产栗地区,板栗新品种的产生大都是自然变异后选出,还未见人工杂交培育板栗新品种的报道,艾思油栗的培育成功,为人类培育板栗新品种开创了新的途径。 经过六年观察,艾思油栗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并于2000年向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进项申报并受理;2001年国家林业局在当年第二期《中国林业》上予以公告;2002年9月26—28日,国家林业局艾思油栗专家组一行人九人来到信阳艾思油栗原种基地实地考察评审,获得一致通过。2002年12月13日颁发品种权证书。至此,中国板栗史上第一个国家级新品种,我国依法保护的植物新品种系中板栗属唯一品种——艾思油栗终于在河南信阳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