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大粮商Bunge粮油业务利润超过10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3-2-22 巨头业绩跳水食用油行业“冬天”来临 胡军华 2月22日前后,丰益国际将公布2012年全年的业绩。尽管去年下半年中国食用油利润有所回升,但是从中粮集团、东凌粮油(12.76,0.00,0.00%)(000893.SZ)等对手的业绩表现来看,丰益国际食用油业务要“一枝独秀”的可能性不大。 粮油业“冬天”在后面 丰益国际和中粮集团在国内食用油市场的份额分居第一和第二名。中粮集团的食用油业务大体分成两块,一块是产业链上相对前端的大豆、菜籽的压榨,放在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另一块是“福临门”等品牌食用油的销售,放在中国食品(00506.HK)。 盈利预报显示,中粮集团2012年的食用油业绩大幅跳水。中国粮油控股此前发布的公报显示:“与截至2011年12月31日相比,本集团于本年度(2012年,记者注)综合净利润将大幅减少,但跌幅较中期明显缩窄。” 中国食品的表现更令人揪心:“本集团厨房食品业务于截至2012年12月31日年度录得超过1亿港元的亏损。”中国食品的厨房食品业务以分销小包装食用油为主,食用散油是小包装食用油的主要原材料,由于2012年受到食用散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食品在内的油脂企业未能将增加的成本全部转嫁给客户,这样的影响在去年下半年影响更为显著,导致中国食品上述业务出现亏损。 去年1~9月,丰益国际粮油贸易和加工业务税前利润累计亏损3217万美元,与中粮集团可谓“难兄难弟”。 2012年对于国内食用油企业来说是困难的一年,而2013年并不意味着苦尽甘来,也许“冬天”还在后面。 食用油行业已是“红海”,大豆压榨能力超过1亿吨,加工能力过剩一半左右,目前还有跟随者竞相涌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近年来接二连三上马新工厂,市场攻势凌厉,一位食用油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中储粮“金鼎”品牌的小包装食用油计划5年销量要达到100万吨,价格战是其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食用油业务的利润率还有可能走低。 大路货竞争走到尽头 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现在是地地道道的大路货,压榨、精炼技术各个厂家相差无几,产品、营销推广大同小异,靠“大路货”拼价格杀出一条血路,希望渺茫。以大豆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东凌粮油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8亿元,2012年预计盈利约4000万元,而这是将去年年底出售“孙”公司所得2亿元计算在内的,如果没有上述资产出售,能否扭亏恐怕是未知数。 大豆油现在是国内的第一大食用油品种,中国每年进口的5000多万吨大豆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在含混不清的争论中,大豆油在某些人口中成了“不健康”油种,而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在国内也被害怕肥胖的人群敬而远之。在这样的背景中,玉米油生产企业大打健康牌,加上玉米油是新出现的产品,市场竞争烈度与大豆油等大路货比起来相对较低,因此,以玉米油为主的西王食品(19.10,0.00,0.00%)(000639.SZ)、长寿花食品(01006.HK)仍然保持高速成长,长寿花食品2012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以上;西王食品2012年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28%和21.19%。 食用油行业靠大路货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上一条:康菲复产受害渔民望洋兴叹 海洋局被指不作为[ 2013-2-22 ] 下一条:小麦价格半年涨两成引关注[ 2013-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