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品牌商品交易市场
促进天津空港经济交易发展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商品新闻
程国强:日本农户一半收入来自政府补贴
发布时间:2013-4-23  

      日本有社会化服务,但是还是要靠自己,因为日本人工很贵。但是它的粮种、农资服务规模化很高,供种、供化肥农业的都是选品牌、服务好等各种各样的条件。昨天听老黎说种了那么多地,阳光雨露一滴都没有享受到。燕川卖大米没有到农协,农协是保护农民利益的,他的大米是完全按照市场价来销售。只要品质好的,那些农民都不愿意通过政府、通过农协来做,都是通过市场。我们得到启示,日本这样的国家是政府包起来,结果发现他们的大米是市场化最高的。我们当时问了他,你这个跟农协那么多年的关系怎么不卖给他,他说它的价太低了。他把自己的品牌卖到东京等其他地方,卖给学校食堂等等或者是大超市,一公斤是40块钱,农协来收的话就是25块钱。他种的小麦(2528,-10.00,-0.39%)、大豆(4787,5.00,0.10%)、黄豆有些卖不掉。450亩地一年的收成是多少是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大概210万吨,其中他家庭经营的收入大概是105万,政府的补贴是105,我们就是讲种地来说,一亩地大概2300块钱。

  昨天问了老黎,他的规模、他的技术、他的管理比这个要低一半的收入,但是日本是高价社会,大米价格很高。所以我在这里看到了希望,第一我们的大米是可以市场化的,日本农户那么高保护的背景下都可以做到市场化。第二在日本农户种地能够挣钱,在中国的农民也是能够挣钱的。但是日本有另外的补贴,所以在整个家庭收入一半是种地的收入,一半是政府补贴。我看其他几个农户基本上都是这样,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日本的现代化三十年到现在,有三十公顷地经营的农户非常少,他们户均耕地只有1.5公顷,超过30公顷的比他多的没有,他可能还有一个社团化,由很多的农户组成社团。跟我们说的大公司运营差不多,那个是有一百公顷,可能在日本30公顷是最佳规模,一百公顷收入还没有他高。我们现在的农业处于中级阶段,我们该走什么样的路,从这里得到一些启示。有几个值得我们研究政策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农户一半收入是政府补一半是自己种地。我们可能有这一天,但是不是现在。

  待会儿我会专门讲政策,能够让家庭的收入占一半的比例可能到三五十年以后,我们现在是不超过5%,农民收入四大来源,40几种地,40%打工,还有一些补贴,但是有一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基础性的设施。一个是保险。我昨天问了老黎保险有,但是太弱了。日本不是这样,日本的保费是政府一半、农户一半,我们的保险赔得太少,可能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但是日本有另外做农业保险的组织,是社保的组织,带一点政府背景。政府是出了资,另外主要是社团。农户真的遇到了天灾,大家知道农业是靠天的,它的风险是很大的。正常年份没什么问题,万一就有保险支撑。种大米我们国内水利是个问题。我去看了日本的几个设施,都是三十年修的,这个设施怎么维护,然后农户用水怎么办,这个就是我们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日本处理得很好,保证不管正常还是不正常年份,使用水的成本得到控制。还有专业化规模控制。比如这个地方要征地,不是政府管,政府是最后审批,但是整个流程是通过农业发展委员会管理的。农业发展委员会大部分是农户,其他少部分有政府的、有农协还有社会名流,这个地该不该被征走,我们防止非农化,拿了地养螃蟹,能不能养螃蟹不是你这个农户说了算,是这个委员会批准的。出了问题以后就没有上访,他那个是自己解决好。如果有纠纷的话,由这个委员会来仲裁、处理。我看三十年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对我们现在种地是值得研究。我是专门研究怎么补贴种粮,我的重点实际在第一个。但是更多启发是后面几点。

  再来看看我所了解的,昨天在一起吃饭我了解的情况之后思考的问题。老黎是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就是从最开始是农民、农户,外出务工创业做陶瓷,创业之后小有成绩,有点积累然后又回归农业,现在他处在农业创业的初始阶段,我了解他有很多农户不具备的条件,他有一个懂得科技的哥哥,哥哥帮他科技支撑,管理是他自己亲自来弄。特别是他的九隆种粮专业合作社我很感兴趣,可能是以后的方向,他所形成的抱团、规模效应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作出评估的。觉得在座的如果有媒体、政府相关的领导的话包括我自己,也想去看看。我跟老黎是有渊源的,我最后把微博找出来,还真是有。

  记得11年他就给我发过一个私信,我为什么没有回他呢?因为他用了一个女孩流泪的图象,昨天他解释了,是因为现在整个农业状态处在起步阶段,没那么有信心。我看了以后这个可能不是真农民,而且是也许一个图片,我没有回他。但是我记得回来回了一个,我记得去年国庆节的时候给我发了一个。他是在12年初给我发了两个,我这样就回想起来了。我一直做农业粮食的调研,我在新浪微博里有很多的农民朋友,西北的、西南、中部的都有,我是比较后悔跟他的沟通晚了一点,了解得不是很够。但是昨天一起谈让我比较震撼,也让我看到了一些方向。特别是做调研探讨这些问题。他跟我讲的这些内容我是没有经过调研的,我是根据他谈的内容思考,正在为我们现代农业发展在探索一个路子。

  有几个东西我觉得是现在就要关注的。我不敢肯定,但是我们必须关注。他进入农业这个行当是有渊源的,昨天他讲给我听了,我相信央视的刘戈先生会讲给大家听。我感觉到他是有一个高起点、高定位,首先找了院士,这是很多农民朋友不敢想的。第二个故事就是黄总告诉我的,根本就没有沟通过,也不知道什么人,老黎就到他办公室探讨怎么做农业。我们种田的农民有这样的精神也很少碰到过。如果种粮的农民中有一万个黎兵春,这个粮食安全的根基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他是有科技支撑,高起点、高定位,这是现代农业特别需要的。这里实际上给了一个方向,他是希望高起点、高定位、大规模、集约化、专业化的经营,这跟我们传统的农户考虑是不一样的。

  第二他初衷是服务于农民。我觉得完全是工商企业不可能有农业情结、农民情结,但是他是农民出身。第三他告诉我一定要作大规模,超过所有农户经营现在一个格局。另外我看到他画的图,他不一定总结出是产业链的经营,但是从别人给他提供服务开始,然后从他的融资到有人愿意给他担保,以及下一步怎么加工,我们鼓励他搞品牌化。有可能九隆就是一个品牌,没准黎兵春也是一个品牌,但是这个路是开始起步了。

  更重要的就是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的标志——组织化。他已经有一个框架了,九隆这样一个合作社。这样一种设想是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中央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今后农户的经营提出了两个转变,一个是对农户自己的,就是要采取现代的科技、现代的生产方式,另外一种就是怎么把分散的这些农户组织起来,通过新型农业、新型主体就是农业合作社提高集约化、社会化程度。

  我觉得老黎的九隆探索,首先我觉得有这些潜力,这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方面。他给我们一些启示,从政策上看有一些含义,我觉得大概是四个启示:

  第一个就是中央今年提出了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因为我们都在担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的青年都不愿意待在农村,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谁能把地种好,种地的人是不缺的,坦率讲都可以种地,但是种好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一方面是希望那些有技术的、有能力的、有管理水平的人干这个事,但是又提防一些大型的工商干别的勾当,担心把这个地搞坏了。都知道搞农业不挣钱,但是地挣钱啊。所谓的非粮化趋势很明显,有人把地进行非农的用途。所以有各种担心。我从老黎这里看到,出门在外的草根有了一定的积累,愿意回来务农的话,防止非农化,会比大型工商企业更好,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是不是下一步在政策引导方面做一些事情,怎么让有水平、有经营头脑又对农业有深厚感情的人从事农业。这是真正的导向。

  第二本身这种模式是带有现代农业的模式,他首先想到的是袁院士,地方想不到这个问题。有些地方的领导、市长想做政绩不一定想到用袁院士把这个地方的科技水平提升起来。但是老黎想到了,专门跑到湖南找他,死磨硬缠成为了袁院士非常重要的示范基地。现在他走的是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加上他的组织化,这样就感觉他就是我们今后粮食安全的根基。他可以有效抑制耕地的非粮化、非农化。

 




上一条:段小华:农村信贷需求旺盛 政策滞后机制缺位[ 2013-4-23 ]
下一条:程国强:日本农户一半收入来自政府补贴[ 2013-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