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民间投资增速骤降 需提振中长期投资信心 本文来源于:网易财经 发布时间:2016-8-11 2016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由2015年增长10.1%下滑到增长2.8%,而国有控股投资增速从2015年的10.9%大幅拉升至23.5%,两者差距明显。秦思道在8月9日由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论坛”上说,这一现象在中国经济运行的这些年里是从来没有的。他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就是债务与GDP的比例,或者是债务与资产的比例在上升,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有部门的杠杆率高,民营部门的杠杆率低,而贷款主要进了国有部门。他认为造成民营资本投资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本身的理念和我们的体制”。 张曙光也表示今年民间投资的下滑罕见,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资金流向了杠杆率高且效率更低的国有企业。 事实上,2016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79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增速比1-5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的下降,与当下民间投资和民企运营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陈有西律师就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民营企业的现实法律困境。他认为造成当下一些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破产重整案例的原因主要是所有制的歧视、农业转型的红利基本上消耗完毕、土地转型红利基本消耗完毕、实体经济萎缩、立法观念的落后等等。 “在刑法、民法、合同法观念当中,对民营经济、私营经济是严重歧视的,”他分析到。 而对于企业家来说,需要提振的是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信心。曾任北京中恒聚信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瑛表示,她本人是在2013年春天就停止了投资的,比其他民间投资人要早2~3年,“因为我们从2008年开始准备的投资项目,是必须要依靠中长期投资能力预期的,我当时认为已经没有办法跟投资人说中国的中长期投资是可以投的,只好停了。” 8月7 日,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投资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罗松山坦言,投资回报率下降、市场预期趋弱,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主导因素。 此外,税赋也是影响民企经营的重要方面。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带来了《民营企业税负分省市研究报告》,根据调研,有67%的被访谈企业认为是税负是较重或很重,而五险一金占企业用工成本的比重在25-50%之间的占了64%。 报告显示,通过在杭州、武汉、贵阳、大连四地进行的民营企业税负调查,发现企业税负率在30-40%之间徘徊,五险一金构成了企业比较重的负担;此外,第二产业税负大大超过第三产业。他强调营改增之后会出现企业税负加重的问题,在会展业、运输业等比较明显。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载货汽车1453.36万辆。货运市场90%为个体户司机,10%为企业。李炜光分析认为个体户卡车司机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为了取得发票,挂靠到某个公司购买发票的行为非常普遍,“实际上是造成了重复征税和税负加重,这个问题已经提给了有关部门,也引起他们注意了。” 事实上,国务院、发改委已经对民间投资下滑表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5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强调要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投资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罗松山也在8月7日表示,遏制民间投资下滑的出路是坚持让市场出清、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加快改革步伐,扫除投资障碍。 |
上一条:费兆奇:民间投资准入限制应尽快放开[ 2016-8-10 ] 下一条: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2016-8-12 ] |